<h1>中国书画网</h1>
首 页
网站简介
历代书画家
近现代名家
当代名家
院士展厅
分类展厅
书画销售
人体艺术
书画知识
联系我们
 
最新动态
+ 艺术动态
+ 书画征稿消息
+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
+ 拍卖消息
+ 书画展览消息
+ 书画收藏
+ 艺术争鸣
+ 书画新闻
参展指南
我要参展
参展须知
 
 
 您现在的位置: 大中华书画网 >> 书画知识 - 吴冠中平民画家 大师本色

吴冠中平民画家 大师本色

出自:人民政协报    发表时间:2010/7/1 23:13:24    点击率:1189

——追寻吴冠中的背影

  著名画家吴冠中于2010年6月25日23时52分在北京医院逝世,享年91岁。他是现代中国代表画家之一,毕生致力于推进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。

  吴冠中的画作一直是中国艺术市场的奇迹。一生画作总成交额17.8亿元,在中国古今所有画家中,仅以0.4亿元之差逊于齐白石。画作《交河故城》曾拍出407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,创造了当时中国在世艺术家全球最高成交纪录。据统计,自2000年以来,吴冠中各类作品总成交1417件,均价高达125万元。 
 

  就是这样一位天价的世界级画坛巨擘,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说:“这都是炒家、藏家为了赚钱,人为地炒起来的,与我无关。”

  吴冠中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奇迹。著名画家陈丹青日前撰文回忆说,“上世纪赴欧学艺的著名官费生,先有二十年代的徐悲鸿与林风眠,继之有三十年代的吴作人与吕斯百,到了四十年代,就是赵无极、熊秉明、吴冠中三位先生……”“赵熊二位留下,吴先生回来了。”“算起来,他是民国时期赴法画家而留在大陆的最后一位老人了。”

 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,晚年一直“蜗居”在北京方庄芳城园一套两居室的家中,生活起居十分简朴,平易近人,完全没有“大师”的架子。

 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,生前留下许多话让人难以释怀甚至惊愕。他说,“下辈子不当画家。”“笔墨等于零。”“一百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。”……

  “惊雷”留白 艺术常青

  吴冠中身后留下了无尽的话题。有人认为,他是一位真正的大师。也有人认为,吴冠中不懂中国画。在种种争论中,排除利益瓜葛和门户之见,普遍指向艺术美学与社会体制、古典传统与现代艺术的关系。

  吴冠中曾在自传《我负丹青》中提出,目前美术界存在问题的根源,“就是一个体制问题”。他还如是说:美协和画院,就是一个衙门,养了许多官僚;艺术活动,就跟妓院一样了;中国当代美术水准,落后于非洲……

  这本书出版至今,社会各界尤其文化美术界,对吴冠中炮轰猛击的话锋,沉默少语,缺乏回音,似乎是一种不正常的反应。但很多业界人士直到今天,并不否认吴先生说出了别人想说却说不出或不敢说的话。

  6月30日,全国政协常委、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在电话中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,简单而不无沉重地说,“……我想以后再谈谈。”

  吴冠中先生的去世,显然是中国画界的一大损失,他惊人的言论也给社会思索留下了一片空白。

  “吴冠中逝世的噩耗传来,我十分悲痛。为我国美术界失去一位当之无愧的绘画大师和教育家而深深地惋惜。”30日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力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。

  杨力舟说,“吴冠中先生的一生为艺术而奋斗,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大量的艺术财富。他精耗油尽,又独创吴氏水墨画,并且有数百万字的文学著述,不断地还有精辟的绘画理论和切中时弊的见解,影响画坛,蜚声海内外。特别在晚年以充沛的经历和非凡的智慧,艺术的境界达到炉火纯青,大量的作品问世,赢得世人的崇敬。”

  1996年,一位德国友人给中国美术馆无偿捐赠一百余件外国艺术品,价值一亿多美金,其中有四幅毕加索的作品。杨力舟对此记忆深刻,他回忆说,“吴先生当时说:德国收藏家路德维希把自己收藏的艺术品捐献给中国,我们的美术馆,外国人都捐献藏品,支持我们的美术馆建设,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。”“他把自己的绘画精品大批量地无偿捐给国家,中国美术馆、上海美术馆、浙江省美术馆、香港艺术馆、新加坡美术馆都因他的捐赠而为之荣耀。作为一个平民艺术家,他真正做到了艺术为人民,做到了无私奉献。”

  对于吴冠中的绘画艺术,杨力舟高度评价说:“吴先生的笔下生风,其点线面间,不经意处散发着大美。岂不知他的艺术生涯真正做到了‘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’,而且‘搜尽奇峰打草稿’。岂不知他精研石涛画语录,深入理解西方现代艺术理论,又苦苦涉足于中西融合,走出了独辟蹊径的创新之路。”

  对于吴冠中的艺术精神,杨力舟深情地说,“他敢于打破陈规追求艺术形式,敢于挑战习俗,发出振聋发聩的观点。他经常关心着我和王迎春的艺术,鼓励我们大胆创作,所以我们视他为良师益友,以他的独创精神和爱国情操永为榜样,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,我们深深地怀念他!”

  繁华梦笔 魂牵人民

  6月30日,吴冠中先生的得意门生、全国政协委员赵士英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。他说,“吴先生一直都非常重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,他速写本从不离身,在创作上提倡‘一边采矿,一边炼钢’,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。”提起恩师的创作,赵士英最为推崇的就是吴冠中的“风筝不断线”理论。

  “不管画的是具象还是抽象,都要有根线维系着和人民之间的感情,要让人看得懂。他还提出,无论是抽象的和具象的作品,都要来自生活,要与群众紧密联系,要做到‘群众点头,专家认可’。”

  “很多画家在传统的题材上,比如牡丹、荷花,都寻求一种程式化,对此,吴先生追求新的笔墨表现,使传统题材有了新的生命力。所以,无论什么时候看吴先生的画作都是充满活力的,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。”赵士英说。

  赵士英是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油画班1960届毕业生。从1993年到2008年,15年间两人同为全国政协委员,赵士英曾多次陪同吴冠中参加委员视察活动,谈艺论画,挥毫泼墨。就在今年3月份,吴冠中还到赵士英家中选画。

  1998年,赵士英与吴冠中委员在视察南昆铁路的途中抵达广西,吴先生看到很多榕树和苏铁,一排一排的,像一群老人一样。吴先生当时和赵委员说,“我想起了罗丹的雕塑《加莱义民》,有着倔强的生命力。”回来后,吴先生创作了三米多长的《根扎南国》。

  2001年,在海南的一次视察中,吴先生看到一群渔船,他非常激动,一群一群地在一起,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。于是创作了《舟群》。

  2004年,在长江三峡的视察中,一天晚上,吴先生看到满天灯火,就想到如何用中国水墨来表现当时的意境。当时吴先生还没有想好,回京后,创作了彩墨《夜航》。在中国水墨里表现灯火,手法非常新颖、到位……

  “这三个故事,可以说明吴先生对于生活的强调,他任何时候都能在生活中发现美,表现美。吴先生一直推崇石涛的‘笔墨当随时代’,他说到的‘笔墨等于零’,这并不是否定中国笔墨,从这几件事就可以看出来,他强调的是新的笔墨,表现新的时代。”赵士英委员说。

  笔墨归“零”寂寞身后

  在中国美术界,吴冠中不仅是一个多产的艺术家,同样也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和评论家。英国文学评论家迈克·苏立教授曾这样说:单凭发表的文字就足使他在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。尤其是他那强烈、简练与坦诚的表达方式,可与他所崇拜的凡·高媲美。

  他的画作和文章紧紧贴近群众的心灵。连日来,新浪微博里,在南非世界杯等热点话题中,吴冠中的画作、言论第一时间得到迅速转发,拉开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这些画作有古城新村、老树昏鸦,也有各式花鸟,无不艳丽可人。

  在新浪微博上,一位网友充满深情地写道:“美誉永存,一代丹青手,万国享盛名。漂洋赴巴黎,学贯西与东。资深眼界广,技高法无穷。开创有斗胆,拓展求大通。油彩民族化,水墨应时兴。磅礴挽风骚,恣肆涌激情。潜移自然近,默化印象升。新意摧陈腐,精神振天灵。真直无虚骄,纯朴不居功。点石成金者,不闻金银声。艺术轰然失巨匠,美誉不朽吴冠中。”

  在艺术的天堂里,吴冠中先生并不寂寞。寂寞身后却让人深思。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撰文说,“斯人已逝,雷声已远。独立思考的人,将永远寂寞。问题是,我们还能听到那样振聋发聩的声音吗?”

  据悉,吴冠中先生对身后事的遗愿极尽淡泊平静,要求不设灵堂,不挂挽联,不摆花圈,不开追悼会……但是,平静离去或许只是吴先生自己的愿望。作为对中外美术界影响极大、在世时身价最高的中国画家,他的离去注定是一件相当大的文化事件。

  吴冠中先生素以鲁迅为“精神父亲”,誓言做“有脊梁的文人”。非常年代,他冒着被孤立打击的危险,坚决不服从一窝蜂的现实主义创作命令,不画非艺术画,而选择了“群众点头,专家鼓掌”的自我审视标准,终被排挤出美院,但矢志不移。晚年更是表示:要说真话,要抓紧时间把真话讲完!显示出一种坚持正义的“硬骨头”精神!

  吴冠中先生还说过:“一日的劳动可获得安眠的夜;一生的劳动可换取安宁的死。”吴先生是寂寞的,但他是安宁的。一生劳作养活了他的画作,也养活了他的灵魂;他最后“抓紧时间”讲的真话或许带来了更大的安宁。

  辞别大师,勿忘言谢!对于吴冠中这样创作这么多美好作品的平民画家,我们更应该知道感恩:感谢大师的作品,感谢大师的创造,也感谢大师留下的安宁!因为更多的后来者将在这安宁的无声中再闻惊雷!

  雷新


 
 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广告联系 | 本站章程 | 版权声明 | 常见问题 | 联系方式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© 2008 -2010 汉唐书画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6093847号-1 
总部:中国·北京 事业发展部:广东·惠州  联系电话:0752-2356123 邮箱:zhsh5000@163.com
中国文明网